畜禽生产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畜禽生产技术
专业代码:610301
修订时间:2022年3月
适用对象:2022年级起(2022年新开专业)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畜禽生产技术
专业代码:610301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其中在校教学2.0年、岗位实习1.0年。
四、职业面向
表一:学生职业面向一览表
专业类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专业(技能)方向 | 对应职业(工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基本学制 |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
农林牧渔类 | 610301 | 畜禽生产技术 | 畜禽生产与经营 饲料生产与经营 动物疾病防治 中兽医 动物检疫与防疫 畜禽养殖 兽药营销 | 5030501动物疫病防治员 5030503动物检疫检验员 5030101家畜饲养工 5030102家畜繁殖工 5030502兽医化验员 5030504中兽医员 |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中级) 兽医化验员(初、中级) 家畜饲养工(初、中级) | 3年 | 畜牧兽医 宠物养护与经营 宠物疾病诊治 |
1.就业领域:畜禽养殖企业、畜禽良种繁育场、饲料加工与销售企业、兽药生产与销售企业、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
2.工作岗位: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检疫站、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养殖场、养殖专业户以及自主创业的实体等单位从事动物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动物防疫检疫等岗位的生产、服务、技术管理和营销工作。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为“三农”服务,从事养殖场生产管理、饲料生产与营销、动物疾病诊疗、动物检疫防疫等工作,同时满足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畜牧兽医相关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和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热诚为养殖业发展作贡献的精神和正确地对待动物态度。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须的必要文化基础知识;
(2)熟悉动物饲养业生产管理的一般知识;
(3)具有动物分类、大体解剖和生理指标测定的基础知识;
(4)掌握动物养殖技术所必须的知识;
(5)掌握动物遗传与繁殖的基本理论;
(6)掌握动物疾病防治的专业知识;
(7)掌握动物饲料加工技术有关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1)职业基本能力
①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写作能力;
②具备一定的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③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专业英语实用能力;
⑥具有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知识。
(2)职业核心能力
动物分类、解剖和生理指标测定的能力;
动物微生物培养与鉴别能力;
动物病理解剖与病理鉴别能力;
动物营养水平监测、饲料成分分析能力;
猪场生产与管理能力;
牛羊生产与管理能力;
养禽生产与管理能力;
畜禽安全生产能力;
养殖场卫生监测能力;
养殖场卫生消毒能力;
畜禽养殖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畜禽疾病诊断能力;
免疫程序设计与程序能力;
畜禽疾病临床检查能力;
畜禽疾病常规实验室检查能力;
畜禽疾病预测能力、畜禽疾病控制和净化能力;
制订畜禽疾病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措施的能力;
动物及动物性产品检疫能力;
动物及动物性产品处理能力(执法能力).
(3)其他能力
①方法能力。这包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
②组织管理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按照教育部“教职成【2019】13号”文件精神,修定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将课程分为基础必修课、基础限修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必修课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开设有部分选修课。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
根据要求,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历史、思想政治、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等课程,其中思想政治课程方面开设有: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3门课程。
2.基础限修课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设置限修课有: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礼仪和劳动课。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修课两种,是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必备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如下:
1.《动物解剖生理》
主要讲授畜禽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及正常新陈代谢规律,并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畜牧兽医实践中具体问题,使畜禽朝着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和保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职业资格证书奠定良好得基础。
2.《动物微生物》
基本内容: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各类微生物的结构和特点。常用消毒灭菌技术,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血清学诊断的应用,生物制品概念。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及培养特征,、免疫性和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验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动物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熟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3.《畜禽生产》
畜禽生产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猪生产、牛羊生产及禽生产,既包含动物养殖,也包含生产过程中的疾病防治等。
基本内容:
猪的特性;生产流程;生产性能测定及其选育方法。猪种资源和利用;猪的杂交优势利用;畜禽的繁育体系。母猪的发情鉴定及适时配种;妊娠诊断,妊娠期和预产期计算,分娩及接产技术;繁殖障碍及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主要措施。规模化养猪的基本条件;各类猪群的饲养管理。
牛(羊)的生物学特性;牛(羊)的生产流程及生产性能指标;牛(羊)的品种及识别。肉牛舍类型、饲养方式、运动场、基本设施。肉牛的育肥技术:犊牛的哺育 育成牛的育肥 架子牛的育肥。
奶牛犊牛、育成牛、成年牛的饲养管理、挤奶、干奶方法与鲜奶的处理。
家禽的外形和生物学特性。肉禽、蛋禽的生产流程。禽的产蛋、产肉能力。家禽品种。养禽场建设与饲养环境 、饲养方式。蛋、肉禽的饲养管理及肉仔禽鸡饲养中的问题。
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各要素对畜禽的作用和空气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理解畜舍小气候各项指标在控制畜舍空气环境的作用及要求;了解养殖场的设置要求及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原因,掌握养殖场环境保护与控制的基本措施;
了解猪的类型和品种特征,熟悉猪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和选种和引种使用的方法。掌握猪的生物学特点和生产流程,熟悉各类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方法。母猪繁殖及工厂化养猪的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和方法;
了解乳用牛、肉用牛(羊)的品种和外貌特征,掌握牛外貌选择技术;奶牛和肉牛的生产流程;泌乳母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原则和饲养要点;肉用牛的育肥技术。
掌握禽的生理特点;品种识别。熟悉蛋禽、肉禽和其他禽类生产的主要环节、过程以及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了解养禽场经营管理的知识。
4.《动物营养与饲料》
本课程主要讲授动物营养基础、畜禽营养需要、饲料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饲料加工与调制和饲料配方设计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饲料加工、饲料检测及日粮配合的能力。
5.《动物繁殖与改良》
课程分遗传育种与繁殖两部分。遗传育种部分主要讲授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数量性状的遗传、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选种、选配、品种及其选育、杂交、品系繁育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知识、选种、配种及育种的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育种理论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动物繁殖部分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为生殖生理,包括对性别分化,配子发生,性成熟,发情,受精妊娠,分娩,泌乳和性行为等各种生理现象的机理,内分泌调节作用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论述和探讨,并对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特性进行描述和分析;二是繁殖技术,主要介绍如人工授精,发情鉴定和发情控制,妊娠诊断,胚胎移植等技术;三是对家畜繁殖力的评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生产管理中对提高繁殖力的讨论。
6.《兽医基础》
本课程上部分主要讲授动物病理、药理及临床诊断。即讲授动物疾病的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变化;要求学生学会病变的识别、病理变化的分析,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送检技术。以及动物药物的基本知识、常用药物的性状、体内过程、用法、不良反应、药物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常用特效解毒药的作用、应用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能熟练调配常用制剂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临床诊断部分讲授诊断动物疾病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下部分主要讲授传染病、普通病总论部分。
7.《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动物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引起大批动物死亡与流行,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疾病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人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一样,具有传染性,对畜牧业危害严重。
8.《动物普通病》
本课程由动物内科病及动物外产科两部分组成,是中职教育贯通动物医学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牢固掌握动物内科、动物外科与产科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处理动物外科与产科疾病的基本方法、外科手术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动物外科手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学生具有对动物出现的各种症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处理外产科疾病的步骤、方法,是从事临床兽医师与临床兽医师助理工作必需的专业技能。
9.《中兽医基础》
中兽医基础是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多采的病症防治技术,《中兽医基础》历来都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作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病证防治的中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中兽医理论的独特之处,能应用中兽医基础理论理法方药,掌握解决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在学生具有了一定《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产科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中兽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中草药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掌握使用中草药方药来解决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
10.《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和临床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相互联系的桥梁。本课程是以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技术、给药技术、穿刺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兽医临床检查方法,并能识记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状态、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熟悉X线检查、B超检查、内窥镜检查知识;掌握血常规检查、粪尿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方法;了解论证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方法,并能根据检查结果建立初步诊断;掌握兽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技术,如经口经药技术、注射技术、补液技术、穿刺技术等。
11.《养殖场环境卫生》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空气环境、土壤与饲料、水体与畜禽健康的关系;掌握养殖场的设置要求;掌握畜禽舍环境改善与控制技术;掌握养殖场环境保护与控制的措施;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达到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2.《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本课程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具备动物检疫检验初步能力、动物疫病防治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为今后从事养殖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的社会竞争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检疫、动物疫病防治所必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动物防疫法》,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13.《畜牧兽医法规》
《畜牧兽医法规》是一门新课程,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因为它涉及的是畜牧生产的标准化、畜禽产品的质量管理及畜禽产品对人类的安全性,涉及的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该课程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即:种畜禽管理法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法规,草原法规,兽医与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无公害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表二:教学总体安排表
学年 | 学期 | 理论教学 | 集中实践性教学 | 学期周数 | 备注 | |||
授课周数 | 考试周数 | 项目 | 周数 | 学分 | ||||
一 | 一 | 17 | 1 | 入学教育、军训 | 1 | 1 | 20 | |
实训及拓展训练 | 1 | 1 | ||||||
二 | 20 | 1 | 解剖及饲料分析实训 | 1 | 2 | 20 | ||
二 | 三 | 20 | 1 | 养猪岗位技能训练 | 1 | 2 | 20 | |
四 | 20 | 1 | 牛羊养殖场岗位技能训练 | 1 | 2 | 20 | ||
三 | 五 | 0 | 0 | 岗位实习 | 20 | 20 | 20 | |
六 | 0 | 0 | 岗位实习 | 20 | 20 | 20 | ||
毕业设计 | 1 | |||||||
毕业教育 | 1 | |||||||
合计 | 71 | 4 | 45 | 48 | 120 |
表三:课程设置及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表
模块类型 | 序号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是 否 考 试 | 学时数 | 各学期授课学时(周学时) | 备注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总学时 | 其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思想政治模块 | 1 | 001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2.5 | ▲ | 40 | 400 | 2 | |||||||
2 | 002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2.5 | 40 | 40 | 2 | |||||||||
3 | 003 | 哲学与人生 | 2.5 | 40 | 40 | 2 | |||||||||
基本素质能力模块 | 4 | 004 | 入学教育 | 1 | 16 | 16 | 专题讲座 | ||||||||
5 | 005 | 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专题讲座 | |||||||||
6 | 006 | 军事技能 | 2 | 32 | 32 | 军训 | |||||||||
7 | 007 | 语文 | 7.5 | 120 | 120 | 4 | 2 | ||||||||
8 | 008 | 数学 | 7.5 | 120 | 120 | 2 | 4 | ||||||||
9 | 009 | 英语 | 5 | 80 | 80 | 2 | 2 | ||||||||
10 | 010 | 化学 | 5 | ▲ | 80 | 60 | 20 | 2 | 2 | ||||||
11 | 011 | 信息技术 | 7.5 | 120 | 60 | 60 | 2 | 2 | 2 | ||||||
12 | 012 | 体育与健康 | 10 | 160 | 20 | 140 | 2 | 2 | 2 | 2 | |||||
13 | 013 | 历史 | 2.5 | 40 | 40 | 2 | |||||||||
14 | 014 | 艺术 | 2.5 | 40 | 40 | 2 | |||||||||
15 | 015 |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 1 | 20 | 20 | 0 | 2 | ||||||||
素质提高能力模块 | 16 | 016 | 心理健康 | 2.5 | 40 | 40 | 2 | ||||||||
17 | 017 | 职业生涯规划 | 2.5 | 40 | 40 | 2 | |||||||||
20 | 020 | 学生礼仪 | 2.5 | 40 | 40 | 2 | |||||||||
19 | 019 | 劳动 | 10 | 160 | 160 | 2 | 2 | 2 | 2 | ||||||
小 计 | 77.5 | 1244 | 20 | 20 | 12 | 8 | |||||||||
专业核心能力模块 | 20 | 020 | 动物解剖生理 | 5 | ▲ | 80 | 40 | 40 | 4 | ||||||
21 | 021 | 动物微生物 | 5 | ▲ | 80 | 40 | 40 | 4 | |||||||
22 | 022 | 兽医基础 | 7.5 | ▲ | 120 | 60 | 60 | 6 | |||||||
23 | 023 | 动物疫病 | 7.5 | ▲ | 120 | 60 | 60 | 6 | |||||||
24 | 024 | 动物普通病 | 7.5 | ▲ | 120 | 60 | 60 | 6 | |||||||
25 | 025 | 动物营养与饲料料 | 5 | ▲ | 80 | 40 | 40 | 4 | |||||||
26 | 026 | 动物繁殖与改良 | 5 | ▲ | 80 | 40 | 40 | 4 | |||||||
27 | 027 | 畜禽生产 | 7.5 | ▲ | 120 | 60 | 60 | 6 | |||||||
小 计 | 50 | 800 | 8 | 4 | 16 | 12 | |||||||||
职业发展能力模块 | 28 | 028 | 中兽医基础 | 5 | ▲ | 80 | 40 | 40 | 4 | ||||||
29 | 029 | 养殖场环境卫生 | 2.5 | 40 | 20 | 20 | 2 | ||||||||
30 | 030 | 兽医临床诊疗 | 2.5 | 40 | 20 | 20 | 2 | ||||||||
31 | 031 | 动物防疫检疫技术 | 5 | ▲ | 80 | 40 | 40 | 4 | |||||||
32 | 032 | 畜牧兽医法规 | 2.5 | 40 | 20 | 20 | 2 | ||||||||
小 计 | 17.5 | 280 | 4 | 2 | 8 | ||||||||||
必修课合计 | 145 | 2324 | 28 | 28 | 30 | 28 | |||||||||
综合实训 | 33 | 033 | 岗位实习 | 65 | 1040 | 1040 | 26 | 26 | |||||||
合计 | 65 | 1040 | 1040 | 26 | 26 | ||||||||||
自主学习(选修教学) | 34 | 034 | 暑假社会实践 | 6.5 | 104 | ||||||||||
35 | 035 | 寒假社会实践 | 6.5 | 104 | |||||||||||
36 | 036 | 职业资格认证 | 2 | 52 | 职业资格认定考核 | ||||||||||
37 | 037 | 专业竞赛 | 4 | 64 | |||||||||||
38 | 038 | 非专业比赛 | 2 | 32 | |||||||||||
39 | 039 | 专业技术讲座 | 1 | 16(2学时/次) | |||||||||||
40 | 040 | 文体文艺活动 | 1 | 16(2学时/次) | |||||||||||
自主学习合计 | 18 | >308 |
说明:1.标有“▲”符号的属于考试课程,未标注“▲”符号的属于考查课程;
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资格认证、专业竞赛、专业技术讲座、文体文艺活动可作为选修教学部分的自主学习,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其中:(1)暑假、寒假社会社会实践时间为4个周,每周按照26课时计算,实践结束需提供相应的实践证明和实践报告才可获得相应学分;(2)学生可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可选择一个工种进行考核鉴定,考核合格后,累计折算为32个课时;(3)学生自愿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进入决赛的同学,累计折算课时64,获得相应学分;(4)学生自愿选择参加非专业各类比赛,取得优秀以上成绩的,累计折算课时32,获得相应学分;(5)学生参加专业技术讲座,计2学时/次,累计折算课时;(6)学生参加文体文艺活动,取得三等奖及以上成绩的,计2学时/次,累计折算课时。
八、实施保障
为保证教学实施的效果,对师资等要求如下:
(一)师资队伍
1.教师规模
本专业应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以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一般不高于16:1。
2. 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能够站在畜禽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
3.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要求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4.学历等师资结构建议
(1)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
所有任课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2)双师比结构合理
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到企业锻炼,并获取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专兼比结构合理
聘请行业部门主管或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教学、师资培养及参与课程改革。建立兼职教师库,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设施
实训基地建设是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按照环境建设多元化、实践场所职业化、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项目企业化建设实训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职业训练平台、教学研发平台、交流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验室
为适应课程“教、学、做”的需要,建设满足课程需要的多功能专业实训室。实训室建设是中职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战能力。使学生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是将来在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扩大学生在毕业时的择业范围。
2.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满足生产性(实战性)实训需要的生产型实训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校(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3.校外实训基地
以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各种平台,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多形式开展合作,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1)由企业提供场地、办公设备和技术指导人员,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满足本专业所有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实战,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格局。
(2)校外实训基地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基于职业标准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有利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在基地的顶岗后就业;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择与建设
①选用优秀的中职国家规划教材。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
②选用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有效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
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专业教学场所、自主学习场所(图书馆、学生宿舍),确保学生在校园随时随地可利用互联网学习专业课程资源。通过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课程的改革,逐步建设成一整套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方法
对实施教学应采取的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践行“做中学”。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根据专业课程改革采取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的特点,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广泛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采用宽基础、重方向,实现以一体化、开放式等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任务的行动,获得畜牧兽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4.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
本专业要积极推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得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通过多样式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所有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注重过程的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必修课和限修课成绩评价为:总成绩=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项目考核成绩+平时成绩,比值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略有不同,由教研组设定。
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每门课程评价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①笔试。这适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如果该门课程不合格,则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由专业教师组织考核。
②实践技能考核。这适用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考核应根据应职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③项目实施技能考核。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开展的,课程考核旨在评价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能力,因而通常采用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④岗位绩效考核。在企业中开设的课程,如顶岗实习等,由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考核,企业考核主要以企业对学生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⑤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获得资格证或等级证书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并计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学分。
⑥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各级各有关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将竞赛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并计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学分。
⑦质量管理
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提出要求。
教学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
A.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协调系统,专业教研组配合教务科对日常课堂教学及教学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B.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的老教师、专家组成学校督导小组,实现“督教、督学、督管”。
C.建立同行教师评价系统,实施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工作。
D.学生信息员系统,聘任学生担任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督信息员,及时掌握专业的教学信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
5.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源泉。根据本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可以选择继续学习的渠道有中职升高职、自学考试、函授、相关培训等。其中,升入高职继续学习是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九、毕业要求
学生要完成相应的学科学习,学时达到国家要求,同时完成学分150分,其中必修学分达到130分以上,选修学分达到20分上,学科成绩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执)业资格证书,方准予毕业。
十、附录
变更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