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60303
修订时间:2022年3月
适用年级:2022年级起(2022年新开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
学历层次 | 中职 | 专业代码 | 660303 |
专业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 教研组 | 机械类专业教研组 |
专业组教师名单 | 韩继祥、张明强、黄仙江、杨华君、林显琼、李露莎 | ||
专业合作企业、行业专家审核意见 | |||
专业带头人审核签字 | 专业组长 审核签字 | ||
教务处负责人 审核 | 分管校长 审核 |
目 录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二)专业代码660303
初中应、往届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年(2+0.5+0.5)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装备制造大类(66) | 自动化类(6603) | 通用设备制造业(34),专用设备制造业(35) |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6-30-99-00),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6-31-01-10),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2-02-07-07),电工电器工程技术人员(2-02-11-01),设备工程技术人员(2-02-07-04) | 工业机器人操作, 工业机器人现场管理, 工业机器人维修应用, 工业机器人装配调试, 工业机器人售后服务 | 装配钳工,机修钳工,电工 |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适应现代制造业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意识,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系统的操作、安装、调试、编程、维护、保养,以及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工业机器人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技能型人才。
1. 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准备。
(2) 具有承受挫折与面对挑战的素质,珍爱生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3) 热爱工业机器人运行岗位,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职业责任感。
(4) 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
(5) 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岗位服务意识
(6) 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工艺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程。
(7)爱护设备及作业器具,着装整洁,符合规定,文明生产。
2. 知识目标
(1)掌握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专业基本素质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
(3)掌握相应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4)掌握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
(5)掌握机械装配、电工识图、电工的基本知识。
(6)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7)掌握机器人电气控制与PLC编程等基础知识。
(8)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与原理等基础知识。
(9)掌握一般工业机器人设备安装与调试的知识。
(10)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维护保养的知识。
(11)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的知识。
3.技能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交流。
(2)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普通电工、装配钳工、质量检测等基本操作技能。
(4)能读懂工业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5)能构建典型的PLC控制系统。
(6)能编制工业机器人简单的控制程序。
(7)具有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保养维护与运行的基本能力。
(8)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9)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10)具有焊接、喷涂、装配、打磨、码垛等典型应用工业机器人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11)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安装调试的初步工作经验。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对数控加工行业、企业调研,由企业专家、教师、毕业生等成的实践专家研讨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结合职业岗位,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专业工作内容与技能要求分析表,如下:
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岗位群分类 | 主要工作岗位 | 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
操作岗位 | 机器人自动化产线操作工程师 | 1.具有机器人技术专业相关知识; 2.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程序编制; 3.熟悉工业机器人操作方法。 |
机电设备装配工程师 | 1.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 2.工业机器人的运行; 3.工业机器人运行的工艺调试。 | |
机器人维修调试工程师 | 1.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 2.工业机器人的运行; 3.工业机器人运行的工艺调试; 4.工业机器人常见故障排除; 5.工业机器人维护。 | |
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工程师 | 1.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 2.工业机器人的运行; 3.工业机器人运行的工艺调试。 | |
管理岗位 | 机器人运行维护与管理工程师 | 1.工业机器人管理工作及设备维护; 2.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维护; 3.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运行维护; 4.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自动线运行、维护。 |
机器人销售工程师 | 1.熟悉机器人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一定解决方案; 2.具有区域规划能力、系统集成商拓展和管理能力; 3.具有独立拓展大客户能力。 | |
售后客服工程师 | 1.熟悉机器人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一定解决方案; 2.具有区域规划能力、系统集成商拓展和管理能力; 3.能为客户解决常见的机器人售后问题,为客户安排维修技术人员。 |
加强校企合作,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做到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课证融通的深入探讨,完成已有车工技能等证书课证融通工作,力求深入探索“1+x”试点及考核工作。
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开设,其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祖国统一与和平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教学要求: 坚持方向性原则; 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 | 40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 主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 教学要求: 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 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 40 |
3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帮助学生习礼仪讲文明,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 主要内容: 习礼仪,讲文明; 知荣辱,有道德;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要求: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坚持知、信、行相统一; 加强实践环节。 | 40 |
4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 主要内容: 透视经济现象; 投身经济建设;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参与政治生活;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要求: 坚持方向性原则; 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 | 40 |
5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了解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哲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主要内容: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顺应历史潮流,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强化哲学在人生成长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 40 |
6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 主要内容: 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文言文。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语音基础训练、态势语训练、交谈技巧训练、求职面试技巧训练、演讲技巧;训练、推销技巧训练、聆听技巧训练;写作:一般文体写作及常用应用文体写作。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 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教特色; 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 300 |
7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通过历史课程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夏商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教学要求: 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历史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40 |
8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 主要内容: 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 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 200 |
9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主要内容: 语音基础;问候语;家人和职业; 兴趣与爱好;网上交易;职场自我介绍;电商客服英语;英语歌曲;英语电影欣赏等。 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请柬、通知及表格等;能写简单的个人介绍。 2.较高要求 能理解所听日常交际对话的大意;能就日常生活及相关职业话题进行简单交谈;能根据文章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简要描述熟悉的事件和经历。 | 200 |
10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划教学大纲》开设,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 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田径类项目 (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 教学要求: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侧重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可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 等,有些内容可融入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可采用游戏或其他经改造的运动形式进行教学; 在传授必要基本技能和简单战术的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低难度和变换规则等手段, 多组织对抗性游戏或比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 200 |
11 | 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 主要内容: 音乐和美术。 教学要求: 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美术教学应通过不同美术类型 (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组织、引导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比较分析、感受体验、创作表现,熟悉不同艺术类型,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 10 |
12 | 工匠精神 | 1了解什么是工匠,什么是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有哪些内涵? 3中职学校的师生为什么要有工匠精神? | 主要内容: 敬业 精益 专注 创新 要求:结合当代时代精神和本地实际需要进行实际教学。 | 10 |
1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开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养成良好品德,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 主要内容: 国学部分:修身之道、六艺之美、交往之则、家庭之伦、师友之亲、劝学之谏、为学之法、入世之观、立业之章。 书法部分:书体的演变历史、汉字基本笔画、汉字偏旁部首、汉字间架结构。 教学要求: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关注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 10 |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计划学时 |
1 | 机械识图与电气制图 | 本课程主要讲授制图基本知识、投影与绘图基础、组合体的三视图以及尺寸标注、机件的表达方法、简单机械图样的识读、电气图用基本电气符号、电气制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基本电气图和特种用途电气图的识读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识读机械图样和电气图样的能力,以及绘制简单机械和电气图样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 108 |
2 | 机械基础 |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简单传动装置和自动机执行机构的能力。 | 36 |
3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课程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场与磁场、万用表、兆欧表、电度表、功率表等电工仪表。掌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与设计具体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能力。 | 144 |
4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认识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液压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压力和速度及方向控制回路、典型液压传动系统、气压传动控制元件及基本回路、典型气压传动系统、气压传动系统安装调试和故障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参照说明书能读懂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原理图,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设备。 | 18 |
5 | AutoCAD 2017中文版实用教程 | 本课程主要讲授AutoCAD的基本操作、二维绘图与编辑、绘图环境设置、辅助绘图工具、图层与线型、图块与属性、图案填充、文本注释与编辑、尺寸标注与编辑、三维绘图与编辑、图形输出等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达到甩掉图板,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工程图样及完成辅助设计,具备今后从事机械工程图样绘制工作的基本技能。 | 36 |
6 |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走近钳工、钳工常用设备及工量具、划线、锉削、锯削、錾削、钻孔、其他孔加工、攻螺纹和套螺纹、刮削与研磨、矫正与弯曲、铆接与粘接、装配基础与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钳工常用设备的使用,以及划线、锉削、锯削、錾削、钻孔、其他孔加工、攻螺纹和套螺纹、刮削与研磨、矫正与弯曲、铆接与粘接、装配等操作技能。 | 36 |
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计划学时 |
1 |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 本课程是以电器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为核心,统筹电机控制与PLC技术的课程,它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对工厂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专业能力。 | 122 |
2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控制领域的入门课程,包括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感系统、控制系统与驱动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手动操作、机器人指令基础等简介及典型工业机器人的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业机器人机构组成、坐标概念与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专项能力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 68 |
3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维护保养 | 本课程主要讲授以典型机器人工作站的保养为例,让读者了解并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维护保养的工作流程,从而达到能独立完成从设计维护保养表到实施具体维护保养的一系列工作。 | 68 |
4 | 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 | 本课程介绍了圆柱坐标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三类常用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分的装配与调试,调试程序的编写和电气部分的装调作为辅助内容出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电气设计、电气制造、系统集成等职业岗位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及点焊、弧焊、搬运、上下料和装配工作站的装配、维护与保养的技能。 | 124 |
5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项目训练 | 本课程主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在线示教、离线编程等内容。全书通过6个工业机器人应用典型案例——机器人搬运、涂胶、喷漆、数控机床上下料、码垛、喷釉,使读者学习和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利用CAD软件的仿真功能,使学生能体会到高度仿真的真实工作任务与工作场景,从而全面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安装、配置与调试方法。 | 118 |
6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 | 本课程主要以实训考核装备为载体,分为基础篇、应用篇和综合篇,讲解了搬运工作站、机床上下料工作站、焊接工作站、模拟涂胶工作站、装配工作站、伺服电机变位机工作站、自动生产线工作站等10个典型应用,完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的项目化实践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技术、外围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应用技能。 | 112 |
顶岗实训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对口及相关岗位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以及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了解公司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服务章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熟悉实习岗位的基本情况,产品生产的工艺,本工序的加工内容以及本工序对质量的影响,通过跟班实习,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及加工原理,掌握工、装、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本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提高岗位技能,能处理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实际问题。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责任感、事业心和职业意识,尽快适应毕业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及相关工作的需要。
表 5 教育教学活动按周分配表
学年 | 学期 | 课堂教学周 | 国防教育与军事训 练 | 劳动周 | 校园文化 周 | 社会实践 周 | 教学评价 周 | 校内轮训 | 跟岗实习 | 顶岗实习 | 机动总教学周数 |
一 | 1 | 18 | 1 | 2 | 1 | 1 | 2 | 20 | |||
2 | 18 | 2 | 1 | 1 | 2 | 20 | |||||
二 | 3 | 18 | 2 | 1 | 1 | 2 | 20 | ||||
4 | 18 | 2 | 1 | 1 | 2 | 20 | |||||
三 | 5 | 18 | 2 | 1 | 1 | 2 | 20 | ||||
6 | 2 | 10 | 10 | 20 | |||||||
合计 | 72 | 1 | 9 | 10 | 10 | 120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期 | ||||||||
1 | 2 | 3 | 4 | 5 | 6 | 出版社 | 主编 | ||||
公共基础课 | 语文 | 320 | 3 | 3 | 3 | 3 | 4 | ||||
数学 | 240 | 2 | 2 | 2 | 2 | 4 | |||||
英语 | 240 | 2 | 2 | 2 | 2 | 4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0 | 2 |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40 | 2 | |||||||||
哲学与人生 | 40 | 2 |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40 | 2 | |||||||||
体育与健康 | 200 | 2 | 2 | 2 | 2 | 2 | |||||
艺术欣赏 | 40 | 1 | 1 | ||||||||
历史 | 80 | 1 | 1 | 1 | 1 | ||||||
普通话 | 40 | 1 | 1 | ||||||||
信息技术 | 100 | 2 | 3 | ||||||||
民族团结/中华传统文化 | 40 | 1 | 1 | ||||||||
安全教育/工匠精神 | 60 | 1 | 1 | 1 | |||||||
中职生人文素养读本 | 20 | 1 | |||||||||
中职生劳动教育读本 | 40 | 1 | 1 | ||||||||
生态文明/禁毒 | 40 | 1 | 1 | ||||||||
文化基础课合计 | 1620 | 18 | 19 | 14 | 14 | 16 | |||||
专业课可开数 | 1180 | 10 | 9 | 14 | 14 | 12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基础课 | 机械识图与电气制图(第五版) | 120 | 4 | 2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16731130 | 王希波 | ||||
机械基础 | 40 | 2 |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93577 | 李维顺、李能龙 |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 80 | 4 |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2282 | 冯满顺、苏全卫、杨明 |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20 | 1 |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36164 | 孙继山 | |||||||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 40 | 2 |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80560 | 郭晋荣、张俊义、刘光武 | |||||||
AutoCAD实用教程 | 80 | 2 | 2 | 钳练 | 江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402477 | 周琼、邢伟、徐建平 | |||||
专业核心课 |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第二版) | 140 | 3 | 4 |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54543 | 伍金浩、曾庆乐 |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 40 | 2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40525 | 韩珂、蔡小波、司兴登 |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维护保养 | 100 | 5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16749388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 |||||||
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 | 160 | 4 | 4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97032 | 邱庆 |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 180 | 5 | 4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4052 | 叶伯生 |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 | 180 | 5 | 4 |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3760 | 蒋正炎、郑秀丽 | ||||||
专业课合计 | 1180 | ||||||||||
综合实训 | |||||||||||
毕业实习 | 600 | 30 | |||||||||
专业技能课合计 | |||||||||||
合计 | |||||||||||
说明:总学时为3000-3300;一个学期以20周计;一、二学年每年按40周,每周按28学时计(含班会课及民族团结、劳动教育、生态文明、禁毒、安全、工匠精神等);毕业实习按每周30学时计;专业方向课可根据我校实际设置相关方向并选择相应课程 |
说明:1、文化课占比(%)=1620/(2800+600)=47.65%;
2、专业技能课实训课占比=1780/(2800+600)=52.35%;
3、该专业三年级第二学期在企业定岗实习期间,课时按30节/周计,20周,共计600学时。
(三)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按周分配)
学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小计 |
军训和入学教育 | 1 | 1 | |||||
课堂教育 | 18 | 18 | 17 | 14 | 67 | ||
教学实训 | 1 | 2 | 3 | 5 | 11 | ||
顶岗实习 | 20 | 20 | 40 | ||||
实习前安全规范教育 | 1 | 1 | |||||
合计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20 |
建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设立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并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1.师德为先,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教育事业的追梦人来引领教师团队在教书育人征途上争立新功。
2.由中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领衔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员组成的教师团队,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适应本行业的发展需求,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培养效果显著,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满足电源、光照、安全条件,配置课桌、黑板、基本教具、网络接口或网络环境。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本专业准备建设的校内实训有:钳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PLC 综合实训室、电脑仿真室等,主要实施设备见下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
1 | 钳工实训室 | 4工位钳桌(4虎钳中部隔离防护网) | 张 | 13 |
锉刀、錾子、划针、锤子等钳工工具 | 套 | 50 | ||
台式钻床 | 台 | 5 | ||
2 | 电工实训室 | 通用电工实训设备 | 套 | 30 |
万用表等测量工具 | 套 | 30 | ||
3 | 电子实训室 | 电子实训台,电烙铁、架 | 台 | 30 |
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 台 | 30 | ||
4 |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NX-700B教学实训应用工作台 | 套 | 1 |
NX-500A教学实训应用工作台 | 套 | 2 | ||
工业机器人(NX-144、NX-700B、NX-500A) | 台 | 4 | ||
六自由度机械臂、轮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散件) | 套 | 共15 (各5) | ||
其它元器件和教具、辅具若干 | ||||
5 | PLC 综合实训室 | 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 YL-235A(西门子) | 台 | 30 |
PLC 通信主站 | 套 | 30 | ||
6 | 电脑仿真室 | 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 套 | 50 |
说明:主要设施设备及工量具数量按照标准班 40-50 人/班配置。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特点,应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专业认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认识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接受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按进程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3.信息网络化教学条件
我校建有完善的校园网络,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教室、实训室均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学生在课余可以通过手机或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学习和模拟实训,通过学习平台学习者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为学生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我校拥有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每门课程有相应的教材或者自编讲义,在线课程等,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区)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对于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 案例教学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且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2.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 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 等等。
3. 实践探究法
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社区的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实践,面向社会,突出实践性
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在实践中感悟和生成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回归生活,经历生活,体现开放性
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强调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4.尝试现代学徒制,借鉴或摸索经验,并推广应用。
本专业技能型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实际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
期末考试科目是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的课程,实行过程与项目考核,每个项目的成绩中技能操作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学生学习态度及纪律占20%;期末考试以理论笔试为主,卷面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40%、学生学习态度及纪律20%。考查课程测验占40%、平时考核占40%、学生学习态度及纪律20%。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及纪律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其中实习报告占20%、实践操作60%、学生学习态度及纪律20%。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40%、实习报告20%、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40%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1.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专业学生必须获得下列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证书之一,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2.思想品德考核合格。
3.完成半年以上的社会生产实践任务。
4.所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课程成绩不合格通过补考成绩合格。补考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毕业前清考,并且成绩合格。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1.
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专业学生必须获得下列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证书之一,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2.思想品德考核合格。
3.完成半年以上的社会生产实践任务。
4.所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课程成绩不合格通过补考成绩合格。补考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毕业前清考,并且成绩合格。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批示(2014 年 6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8 年 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9 年 3 月)
孙春兰副总理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2019 年 5 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
〔2019〕4 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018 年 1 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 号)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国发〔2018〕32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 年 3 月 20 日)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
(教职成〔2016〕3 号)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
《普通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专业目录》(2015 年)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 年)》的通知 (黔党发
〔2018〕30 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13〕48 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 年)的批复(黔府函〔2013〕194 号)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2019 年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黔教职成发〔2019〕53 号)
《贵阳市乌当区中等职业学校 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9 年《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贵州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名单公示》
《国家职业技术标准—钳工》
《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出台贵州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
20 ——20 学年第 学期
申请单位 | 适用年级/专业 | ||||||
申请时间 | 申请执行时间 | ||||||
调整内容 | 原方案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调整方 案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
调整原因 | |||||||
专业带头人意见 | 负责人(盖章): | 年 | 月 | 日 | |||
专业组长意见 | 负责人(盖章): | 年 | 月 | 日 | |||
教务处意见 | 负责人(盖章 ): | 年 | 月 | 日 | |||
分管校长意见 | 签字: | 年 | 月 | 日 | |||
校长意见 | 签字: | 年 | 月 | 日 |
说明:本表一式三份(教务处一份、专业组及党支部各存一份)